大会发言材料之三: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议
大会发言材料之三
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议
谷大伟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对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加快实现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五大连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位列黑河市第一,被省政府授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我市是全省的贫水区和地方病高发区,全市农村人口15.85万人、92个村、234个自然屯。2006年至2015年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属国家补助性自来水工程投资,工程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解决。目前我市共完成202个自然村屯的自来水工程建设,解决了14.0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8.7%,高于全省80%的平均水平。其中“十二五”期间解决了5.0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占已解决人口的36.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尤其是贫水区、病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我市属于黑龙江省北部寒冷的山丘区,自然地理条件和施工条件特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规模小、管道长、土方量大、水处理工艺难、成井难,致使实际工程量及人均投资远高于我省投资水平。
(二)维修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农村单井单屯工程多,规模化集中式供水程度和水源利用率低,水质变差,水费收缴难,收入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亏损。管理人员工资及日常运行维护费用过低,工程难以长期良性运行。
(三)前期自来水工程急需巩固提升。经调查统计,我市2005年以前,以村屯自建形式建设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共有64处,长期的供水运行导致管网老化、水源井超期服役、烧泵、压力罐锈蚀严重影响供水员人身安全等问题突出。
(四)部分群众对饮水安全认识有待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项目落实、方案编制、工程实施等方面,个别村屯领导不支持,部分群众不认可、不接受。多数农户家里有小机井、压管井,他们认为吃自来水是好,但得交水费,如果免费就吃。
(五)水源地保护工作还不到位。我市农村饮水水源地基本没有设立保护区,农民生活的垃圾、污水,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对周边地区水体造成污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民生的切入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认识。要通过政策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到饮水安全工程是国家补助性资金投入项目,是我市全力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群众自身得到实惠的惠民工程,从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营造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是对我市还没有吃上自来水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做好规划,尽早使其吃上自来水;二是对有的乡、村水质不符合生活卫生标准的水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净化消毒设施,积极配合环保部门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三是水务部门要利用好国家补助性自来水工程投资,加大供水管网和供水设施维护投入,及时改造老化、破损水井、管网。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计划、争资金,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对边远山区、散居农户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在项目工程实施中,要统一规划,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二是在财政补贴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对那些急迫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重点项目要给予资金配套支持,以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切实减轻其负担。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管理。建议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屯,进行试点,借鉴电力部门的管理模式,尝试安装智能水表,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铺开,并逐步实施先缴费后用水的管理模式,破解农村水费难收的问题。要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建议出台运行管理办法、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建立工程养护基金、成立专管机构和专业化维修队伍。
(五)强化管理,确保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要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控制农业水源污染。同时要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要以市疾控中心为依托,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